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力行业既迎来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艰巨挑战。以保障电力安全供应为基础,以低碳化、电气化、数字化为基本方向,重点研究了电力行业碳达峰时序、电源和电网结构以及电力供应成本。通过综合分析电力电量平衡、低碳电源贡献率、考虑规模化发展及技术进步的经济性,研究提出了确保2030年前、力争2028年电力行业实现碳达峰,并逐步过渡到稳中有降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一是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形成低碳主导的电力供应格局;二是发挥电网基础平台作用,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支持部分地区率先达峰;三是大力提升电气化水平,服务全社会碳减排;四是大力实施管理创新,推动源网荷高效协同利用;五是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为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六是强化电力安全意识,防范电力安全重大风险;七是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适应碳达峰碳中和新要求。
内容摘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力行业既迎来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艰巨挑战。以保障电力安全供应为基础,以低碳化、电气化、数字化为基本方向,重点研究了电力行业碳达峰时序、电源和电网结构以及电力供应成本。通过综合分析电力电量平衡、低碳电源贡献率、考虑规模化发展及技术进步的经济性,研究提出了确保2030年前、力争2028年电力行业实现碳达峰,并逐步过渡到稳中有降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一是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形成低碳主导的电力供应格局;二是发挥电网基础平台作用,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支持部分地区率先达峰;三是大力提升电气化水平,服务全社会碳减排;四是大力实施管理创新,推动源网荷高效协同利用;五是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为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六是强化电力安全意识,防范电力安全重大风险;七是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适应碳达峰碳中和新要求。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电力,发展路径
内容简介:
一、发展基础
清洁低碳转型取得新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9.6亿千瓦,占总装机的43.4%。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2015年的12.1%提高到2019年的15.3%,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截至2019年底,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提前完成2020年碳减排目标。
安全高效发展达到新水平。截至2020年底,全国建成投运“十四交十六直”30个特高压工程,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79.4万公里,变电容量45.3亿千伏安。2019年,火电、水电、燃气轮机与核电机组的等效可用系数均达到90%以上,变压器、架空线路等主要输变电设施的可用系数均超过99%。
电力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核电、超超临界发电、新能源发电等技术取得积极进展,世界上输电电压等级最高、距离最远的±1100千伏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运,世界首个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工程乌东德电站送广东广西工程提前投产。
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2019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为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7%。2016~2019年,电能替代累计新增用电量约5989亿千瓦时,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5%。
市场机制建设积极推进。电力市场交易体系初步建立,各类交易方式和交易品种逐渐丰富。发电行业率先开展碳交易。截至2020年8月底,碳交易试点累计成交量约4.0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92.8亿元。
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19年底,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境外投资金额57.9亿美元。中国主要电网企业建成10条跨国输电线路,12回110千伏及以上与周边国家相联的线路走廊,能源互联网理念得到广泛认同。